15110 091912京雨防水加固
降水井業務:承接道路、高架、建筑等工程降水業務。根據需求可選擇深井降水(大口徑降水),輕型井點降水(插鋼管真空泵降水)及小井降水。 一、基坑支護、專家論證。
二、樁基工程、鉆孔灌注樁、。
三、高壓旋噴樁、止水帷幕、旋噴錨索、預應力錨索。
四、鋼管樁、微型樁。
五、軟地基處理、地基注漿。
六、抗浮錨桿、抗浮囊試錨桿。
七、錨桿靜壓樁、復合錨桿樁、樹根樁。
八、基坑降水、打井。
九、山體護坡、自然災害治理。
十、樓房加固、結構加固改造、噴射混凝土。
注漿加固適用于砂土、粉土、黏性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加固。 既有建筑地基注漿時,應對既有建筑及其鄰近建筑、地下管線和地面的沉降、傾斜、位移和裂縫進行監測,且應采用多孔間隔注漿和縮短漿液凝固時間等技術措施,減少既有建筑基礎、地下管線和地面因注漿而產生的附加沉降
注漿加固設計前,宜進行室內漿液配比試驗和現場注漿試驗,確定設計參數和檢驗施工方法及設備;有地區經驗時,可按地區經驗確定設計參數。
1、 劈裂注漿加固地基的漿液材料可選用以水泥為主劑的懸濁液,或選用水泥和水玻璃的雙液型混合液。防滲堵漏注漿的漿液可選用水玻璃、水玻璃與水泥的混合液或化學漿液,不宜采用對環境有污染的化學漿液。對有地下水流動的地基土層加固,不宜采用單液水泥漿,宜采用雙液注漿或其他初凝時間短的速凝配方。壓密注漿可選用低坍落度的水泥砂漿,并應設置排水通道。
2、 注漿孔間距應根據現場試驗確定;注漿孔可布置在基礎內、外側或基礎內,基礎內注漿后,應采取措施對基礎進行封孔。
3 、漿液的初凝時間,應根據地基土質條件和注漿目的確定,砂土地基中宜為5min~20min,黏性土地基中宜為1h~2h。
4 、注漿量和注漿有效范圍的初步設計,可按經驗公式確定。施工圖設計前,應通過現場注漿試驗確定。在黏性土地基中,漿液注入率宜為15%~20%。注漿點上的覆蓋土厚度不應小于2.0m。
5 、劈裂注漿的注漿壓力,在砂土中宜為0.2MPa~0.5MPa,在黏性土中宜為0.2MPa~0.3MPa;對壓密注漿,水泥砂漿漿液坍落度宜為25mm~75mm,注漿壓力宜為1.0MPa~7.0MPa。當采用水泥-水玻璃雙液快凝漿液時,注漿壓力不應大于1MPa。
注漿加固施工,應符合下列規定:施工場地應預先平整,并沿鉆孔位置開挖溝槽和集水坑。注漿施工時,宜采用自動流量和壓力記錄儀,并應及時對資料進行整理分析。注漿孔的孔徑宜為70mm~110mm,垂直度偏差不應大于1%。
A、花管注漿施工,可按下列步驟進行:鉆機與注漿設備就位;鉆孔或采用振動法將花管置入土層;當采用鉆孔法時,應從鉆桿內注入封閉泥漿,插入孔徑為50mm的金屬花管;待封閉泥漿凝固后,移動花管自下向上或自上向下進行注漿。
B、塑料閥管注漿施工,可按下列步驟進行:鉆機與灌漿設備就位;鉆孔;當鉆孔鉆到設計深度后,從鉆桿內灌入封閉泥漿,或直接采用封閉泥漿鉆孔;插入塑料單向閥管到設計深度。當注漿孔較深時,閥管中應加入水,以減小閥管插入土層時的彎曲;待封閉泥漿凝固后,在塑料閥管中插入雙向密封注漿芯管,再進行注漿,注漿時,應在設計注漿深度范圍內自下而上(或自上而下)移動注漿芯管;當使用同一塑料閥管進行反復注漿時,每次注漿完畢后,應用清水沖洗塑料閥管中的殘留漿液。對于不宜采用清水沖洗的場地,宜用陶土漿灌滿閥管內。
C、?注漿管注漿施工,可按下列步驟進行:鉆機與灌漿設備就位;鉆孔或采用振動法將金屬注漿管壓入土層;當采用鉆孔法時,應從鉆桿內灌入封閉泥漿,然后插入金屬注漿管;待封閉泥漿凝固后(采用鉆孔法時),捅去金屬管的活絡堵頭進行注漿,注漿時,應在設計注漿深度范圍內,自下而上移動注漿管。
D、 低坍落度砂漿壓密注漿施工,可按下列步驟進行:鉆機與灌漿設備就位;鉆孔或采用振動法將金屬注漿管置入土層;向底層注入低坍落度水泥砂漿,應在設計注漿深度范圍內,自下而上移動注漿管。封閉泥漿的7d立方體試塊的抗壓強度應為0.3MPa~0.5MPa,漿液黏度應為80″~90″。注漿用水泥的強度等級不宜小于32.5級。 注漿時可摻用粉煤灰,摻入量可為水泥重量的20%~50%。
E/根據工程需要,漿液拌制時,可根據下列情況加入外加劑:
1、加速漿體凝固的水玻璃,其模數應為3.0~3.3。水玻璃摻量應通過試驗確定,宜為;
2、為提高漿液擴散能力和可泵性,可摻加表面活性劑(或減水劑),其摻加量應通過試驗確定;
3、為提高漿液均勻性和穩定性,防止固體顆粒離析和沉淀,可摻加膨潤土,膨潤土摻加量不宜大于水泥用量的5%;
4、可摻加早強劑、微膨脹劑、抗凍劑、緩凝劑等,其摻加量應分別通過試驗確定。注漿用水不得采用pH值小于4的酸性水或工業廢水。 水泥漿的水灰比宜為0.6~2.0,常用水灰比為1.0。劈裂注漿的流量宜為7L/min~15L/min。充填型灌漿的流量不宜大于20L/min。壓密注漿的流量宜為10L/min~40L/min。注漿管上拔時,宜使用拔管機。塑料閥管注漿時,注漿芯管每次上拔高度應與閥管開孔間距一致,且宜為330mm;花管或注漿管注漿時,每次上拔或下鉆高度宜為300mm~500mm;采用砂漿壓密注漿,每次上拔高度宜為400mm~600mm。
漿體應經過攪拌機充分攪拌均勻后,方可開始壓注。注漿過程中,應不停緩慢攪拌,攪拌時間不應大于漿液初凝時間。漿液在泵送前,應經過篩網過濾。 在日平均溫度低于5℃或最低溫度低于-3℃的條件下注漿時,應在施工現場采取保溫措施,確保漿液不凍結。 漿液水溫不得超過35℃,且不得將盛漿桶和注漿管路在注漿體靜止狀態暴露于陽光下,防止漿液凝固。 注漿順序應根據地基土質條件、現場環境、周邊排水條件及注漿目的等確定,并應符合下列規定:注漿應采用先外圍后內部的跳孔間隔的注漿施工,不得采用單向推進的壓注方式;對有地下水流動的土層注漿,應自水頭高的一端開始注漿;對注漿范圍以外有邊界約束條件時,可采用從邊界約束遠側往近側推進的注漿的方式,深度方向宜由下向上進行注漿,對滲透系數相近的土層注漿,應先注漿封頂,再由下至上進行注漿。